【老黄历万年历自带罗盘功能】顺历老黄历万年历罗盘
现代人的印象中老黄历万年历自带罗盘功能,过年和元旦总是分开过的,但是100年前可不是这样。
当然,100年也确实有些长,100年前的100年前,还是清晚期的道光年间。100年,按照20岁左右的法定结婚年龄来算,足够四五代人的出生老黄历万年历自带罗盘功能了。
这么算来,也就是大家大家的曾祖父或者曾曾祖父(高祖父)时,元旦和过年是一回事,春节和过年反而不是一回事。
清代时地摊吃饭的人
这么说有点绕,大家可以从两个概念,岁节和年节来理解。
在古代,上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,或从上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的365天称为“一岁”。因为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,所以在古代也称为“岁始”。立春这天过的“立春节”(即春节)也就被称为岁节。同样的,在古代,上一个正月一日到下一个正月一日的时间(平年354日,闰年384日)为“一年”。一年的正月一日,就被称为年节。从岁节和年节两个概念,大家不难理解,在古代,春节是指“立春节”,元旦则是指年节,即“一年的第一天”。
立春
那么,为什么大家的春节和曾祖父们的春节不一样了呢?
A同学说是孙中山改的,这么说靠谱吗?
答案是,不靠谱!
中华民国成立后,第一届大总统孙中山确实对重要节日动过手脚。不过,针对的是当时还和春节分开过的元旦。
民国初年,孙中山发布《改历改元通电》,定“黄帝纪元”4609年11月13日为元旦。
孙中山
从以上这句话,大家可以获知两个信息。第一,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早就被官方认证盖章过的(虽然根据的是传说);第二,11月13日为什么变成了正月一日的元旦,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。
要摸得着头脑,大家还得再搞清楚两个常识点。
首先,大家需要搞清楚“黄帝纪元”的概念。“黄帝纪年”其实没有什么奇特的,它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历。根据传说,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689年,以该年为元年,则公元1911年就是黄帝纪元4609年。
“黄帝纪元”的说法最早由反清人士刘师培于1903年(清光绪二十九年)在《国民日日报》上公开提出,提出的目的是反对封建皇帝年号制,因此自带有“新学问运动”的革命意味。
《国民日日报》——图片来源:孔夫子旧书网
其次,大家只要找到一本1911年的老黄历,查看上面阳历和阴历的时间对比,就会发现1911年的公历11月13日就是当年阴历的元旦,也就是阴历的正月初一。
接着上面“黄帝纪元”的话题。1911年,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满清帝制,建立中华民国,废除了所有旧制,刘师培一直梦寐以求的“废除年号制”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被实现。此后,中华民国政府开始推行公元制,也就是俗称的“西历”“阳历”。
反帝革命梦想的实现,使得满腔热血的孙中山于建国次日就颁发了《改历改元通电》,正式宣布此后的元旦指的都是阳历正月初一,而不是阴历。
中华民国临时政府
不过,为了避免当时还生活在阴历环境下的中华国民们看不懂,《通电》里特地用阳历1912年正月初一对应的阴历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代替说明。
原文节选如下:
各省都督鉴:中华民国改用阳历,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......
黄帝纪元固然是不太靠谱的说法,但是反帝反封建的心是真诚的!手机前的读者们,看到这,让大家一起为刘师培创造黄帝纪元鼓掌!为孙中山使用阳历正月初一作为元旦鼓掌!
当然,该改革的还是要改革。
黄帝
袁世凯改春节,是为了让大家的曾祖父没有春节可过?说到这,还是没有解答为什么大家和曾祖父们的春节不一样的问题。
谜底其实是有另一个民国人士把旧春节改掉了。
说到这,有些读者可能会有疑惑了。孙中山都没改的东西,民国时还有谁能改?
B同学说,袁世凯!
这回说对了!
袁世凯“裂了”
袁世凯窃取了孙中山的革命果实,这是为世人熟知的。如此看来,袁贼改春节必然也是为复辟帝制服务的?良心大大的坏了?
这个还真不一定。
民国3年,袁世凯已然上位。彼时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向袁大总统递上了一封奏章——《定四季节假呈》。
《定四季节假呈》里说,“拟请定,阴历元旦为春节,端午为夏节,中秋为秋节,冬至为冬节......”
理由是,“乘时布令,当循世界之大同,而通俗宜民,应从社会之习惯。”
其目的倒像是让传统节日适应新时代,以利于传统节日的延续。
朱启钤塑像
对此,大家可以先别急着骂。施小恩于民,有时确实也是“封建”统治者的手段之一。
朱启钤的奏章很快就获得了袁世凯的首肯,立春就此失去了节日的意味,阴历的元旦开始作为新的春节留存于世间。
看到这,大家心里应该有一个大致的线索了。旧元旦(年)在阴历正月初一,之后转为阳历正月初一;旧春节在立春,之后转为空出的阴历正月初一。
总之,自从1911年中国通行阳历开始,作为一个新选项,阳历的地位开始超过阴历,阴历的地位则超过节气。按照制定节日的优先权重来排名的话,可以理解为阳历>阴历>节气。
阴历罗盘
大家不妨按照以上这个排名和春节与元旦演变的历史互相印证一下。
请看:旧春节在立春(节气),民国后改为阴历元旦(旧年);旧元旦(年)在阴历正月初一,民国后转为阳历正月初一(新年)。
显然,民国时改春节和元旦日期,是有令大众尽快熟悉并重视公历的目的在的。不过,这么看,袁世凯之后,曾祖父们确实没有春节过了。不管是元旦还是春节,此后实质上都是在过年,只不过换了个名称。(旧年改名为春节,新年改名为元旦,立春节实质上消失了)
2021年新年
参考文献[1] 吴晓, 刘歌. 春节为什么不在立春?[J]. 法治人生, 2015, 000(007):41-42.